◎每经记者 王敏杰
“双十一”未至,硝烟味已浓。
原本只是阿里巴巴一家唱独角戏的“双十一”如今显得格外不一样,各大电商包括京东、当当、苏宁、国美等早已摩拳擦掌。
在电商巨头组队捉对厮杀的同时,受电商冲击较大的传统零售企业又有哪些动作应对今年的“双十一”?中国社会消费升级的趋势,在给电商们出了一道新考题的同时,是否也给实体零售商带来同样的命题?
零售商抱团应对
事实上,实体零售商已进入主动出击阶段。
早在10月中旬,包括银泰商业、大商集团、王府井集团、步步高在内的数百家实体零售企业就联合宣布,在11月11日~16日期间,旗下10万家门店将开启“2015中国购物节”活动。
据了解,“抱团取暖”仅是实体零售商应对“双十一”的一个方面,此前零售企业早已各自行动,纷纷提前推出促销活动抢占市场份额,其中既包括王府井百货、广百等百货企业,也有一些商超企业。
永辉超市副总裁翁海辉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11月7日起,永辉在延长营业时间的基础上,已开始降价促销。
一家实体零售商则告诉记者,与网购相比,消费者在实体店的购物体验,以及售后服务等是电商所不能比的,这是实体零售商的优势。
翁海辉进一步表示,从去年开始,实体零售商就已有应对的意识。“这也是很多商品供应商从线上下统一行动角度出发的需求,我们也希望在双十一期间有所收获。”
而据艾瑞咨询、易观咨询等预测,到2020年,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将突破10万亿元,网络零售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将达到16.3%。
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,这意味着实体零售店仍是零售主流渠道,实体的优势仍旧存在。
融入线上成“新常态”
事实上,近年来,传统零售商们的日子并不太好过。
数据显示,2015上半年,国内主要零售企业(包括大型商场与超市)共关闭门店121家。下半年以来,不景气的局面仍在继续。
在此背景下,为了寻找新的发展机会,许多零售企业已开始借助O2O、全渠道、“互联网+”等概念,顺应消费习惯谋求转型,其中不乏部分外资零售巨头,比如沃尔玛在推出大卖场O2O服务平台“速购”后,又将1号店全部收归旗下。
在近期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连锁业会议上,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陈有钢表示,国内零售业在经历了面对互联网的迷茫、市场份额受侵蚀的阶段后,已进入第三个融合阶段,此时,实体零售业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价值所在。
在业界看来,无论是抱团参与“双十一”,还是频出招同电商平台“近身肉搏”,说明实体零售商正在融入电商发起的节日,实体零售商们融入线上也会成为一个“新常态”。
“新常态是基于旧模式而言。”云商通路商业咨询有限公司CEO莫钦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这是一个探索和试错的过程,尽管业绩难免会受影响,但未来会出现不少因更关注消费者需求而获得市场认可的零售企业。
不少业内人士还指出,线下企业融入“双十一”,将一定程度上拉抬整体消费。